每到寒冬,不少类风湿患者就会陷入困扰,关节疼痛、僵硬的症状明显加剧。为了缓解不适,大家纷纷采取保暖措施,但如果方法不对,不仅无法减轻疼痛,还可能适得其反。以下这 3 个保暖 “雷区”,类风湿患者千万别踩!
雷区一:过度依赖电热产品,小心 “低温烫伤”
寒冷的冬天,电热毯、暖手宝、电暖器等电热产品成为很多人的取暖 “神器”,类风湿患者也不例外。有些患者为了让关节快速暖和起来,会长时间使用电热毯,甚至整夜开着高温档入睡;或者将暖手宝紧贴关节部位,一用就是几个小时。然而,类风湿患者由于长期患病,关节周围的皮肤感觉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,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。长时间使用高温电热产品,即便温度不是特别高,也容易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,引发 “低温烫伤”。这种烫伤初期症状不明显,仅表现为皮肤发红、轻微疼痛,容易被忽视,但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逐渐发展为水泡、溃烂,不仅增加患者痛苦,还可能引发感染,加重病情。
雷区二:衣物过紧包裹,阻碍血液循环
为了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,部分类风湿患者会选择层层叠叠、紧身的衣物,将关节部位紧紧包裹。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冷空气侵入,锁住热量。但实际上,过紧的衣物会对关节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造成压迫,阻碍血液循环。类风湿患者本身就存在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,而血液是为关节输送营养物质、带走代谢废物的重要载体,血液循环受阻,会使关节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,同时代谢废物堆积,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。此外,过紧的衣物还会限制关节的活动,使患者行动不便,长期下来,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都会受到影响。
雷区三:只重视关节保暖,忽视全身协调
很多类风湿患者觉得只要保护好疼痛的关节就足够了,往往忽视了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。例如,穿着单薄的上衣,却在膝盖处裹上厚厚的护膝;或者为了追求时尚,露出脚踝,仅给脚部穿上厚袜子。然而,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各个部位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受寒,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,导致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缓,进而影响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温度调节。此外,身体受凉还可能引发感冒等疾病,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,使得类风湿病情更容易复发或加重。
那么,类风湿患者冬天该如何科学保暖呢?首先,使用电热产品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,电热毯可在睡前开启预热,入睡时关闭;使用暖手宝等产品,温度不宜过高,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,避免直接接触。其次,选择保暖衣物要以宽松、舒适、保暖性好为宜,可采用多层穿衣法,既方便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,又能有效保暖。最后,注重全身保暖,头部、颈部、脚部等部位都不能忽视,外出时戴好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穿上保暖的鞋子,避免因局部受寒影响整体健康。
冬天对类风湿患者来说是一个挑战,但只要避开保暖 “雷区”,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暖措施,就能有效减轻关节疼痛,平稳度过寒冬。如果在保暖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也可以咨询医生,获取更专业的建议。
南京股骨髋类风湿医院集预防、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类风湿医院,以“高水平的专家、高质量…【详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