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民运动的热潮下,运动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方式。但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,关节的特殊性让他们在运动面前常常犹豫不决 —— 担心运动加重关节损伤,又渴望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状态。事实上,类风湿患者并非不能运动,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,既能避免伤害,又能收获健康益处。
一、类风湿患者为何需要科学运动?
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关节滑膜炎症、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度下降,而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加剧这些问题。科学运动对类风湿患者的益处是多方面的:它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,像给关节装上 “保护垫”,减轻关节负重;促进关节液循环,帮助炎症因子代谢,缓解关节僵硬;还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,提升免疫力,间接辅助控制病情。临床研究显示,坚持科学运动的类风湿患者,关节疼痛、晨僵的程度明显轻于久坐不动者,且生活自理能力更强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类风湿患者的运动必须 “量身定制”,盲目跟随大众运动潮流(如高强度间歇训练、长时间爬山等),反而可能加重关节损伤。
二、三类适合类风湿患者的运动
关节活动度训练:保持关节灵活性这类运动以轻柔活动关节为主,能预防关节粘连,维持正常活动范围。比如手指操(缓慢做握拳、伸展动作,每个动作保持 5 秒)、腕关节绕环(顺时针、逆时针各 10 次)、膝关节屈伸(坐姿下缓慢伸直腿部再收回)。建议每天进行 1-2 次,每次 10-15 分钟,选择关节疼痛较轻的时间段(如午后,晨僵缓解后)进行。动作要缓慢平稳,以不引起关节明显疼痛为原则,若出现轻微酸胀属正常,但若疼痛持续加重需立即停止。低强度有氧运动:提升体能不伤关节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,同时避免关节过度负重。适合类风湿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(每天 30 分钟,选择平坦路面,穿软底鞋)、游泳(自由泳、仰泳为佳,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)、骑自行车(选择调整座椅高度的车型,避免膝关节过度弯曲)。肌肉力量训练:增强关节 “保护屏障”通过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,能更好地稳定关节。可选择弹力带训练(如用弹力带做肩部外展、腿部侧抬)、轻量哑铃训练(如手持 1-2 公斤哑铃做上臂屈伸)。每次训练每个动作做 2-3 组,每组 10-15 次,每周 2-3 次即可。注意发力时缓慢平稳,避免憋气;若关节有明显肿胀,可暂停力量训练,待炎症缓解后再进行。
三、类风湿患者的运动 “红线”
避免高强度、高冲击运动像跑步、跳跃、爬山、打篮球等运动,会对膝关节、踝关节产生较大冲击力,可能加剧软骨磨损,尤其不适合中晚期关节已有损伤的患者。即使是早期患者,也应尽量避免这类运动。病情活动期需调整运动计划当关节出现明显肿胀、疼痛(休息时也痛),或晨僵时间超过 1 小时,说明处于病情活动期,此时应减少运动强度,以卧床休息和轻柔关节活动为主(如简单的手指伸展)。待症状缓解(肿胀消退、疼痛减轻)后,再逐步恢复运动。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运动后若长时间久坐、久站,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加重。建议运动间隙每 30 分钟活动一次关节,比如起身走动、做简单的腰部绕环动作,避免关节 “僵化”。
四、类风湿患者运动的四个注意事项
运动前做好热身,运动后及时放松热身能减少关节损伤风险,可先进行 5-10 分钟的低强度活动(如慢走、手臂摆动);运动后做 5 分钟放松动作(如静态拉伸,每个动作保持 15-20 秒,重点拉伸大腿、小腿和手臂肌肉)。根据身体状态灵活调整若当天关节感觉特别僵硬或疼痛,可减少运动时长或更换更轻柔的运动;若运动后第二天关节疼痛加重且持续超过 1 小时,说明运动强度过大,需适当降低。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穿宽松舒适的衣物,避免束缚关节;选择有支撑性的运动鞋,减轻关节压力;若关节不稳(如膝关节),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护具,但避免长期依赖护具导致肌肉萎缩。结合治疗计划进行运动运动需与治疗配合,不可替代药物。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,尤其使用生物制剂、激素等药物的患者,需根据身体耐受度调整运动强度;若运动中出现关节异常响声、剧烈疼痛,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。
类风湿患者不必因疾病远离运动,只要掌握 “科学、适度、个性化” 的原则,运动就能成为改善生活质量的 “好帮手”。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,循序渐进,既能享受运动的乐趣,又能为关节健康 “加分”—— 这才是类风湿患者面对运动热潮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南京股骨髋类风湿医院集预防、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类风湿医院,以“高水平的专家、高质量…【详情】